第1510章 各路烽烟起乱入时空(2 / 10)

追求永生路迢迢 人一介 11511 字 2020-05-01

家都接受或者公认符合大家道德观的标准进行的。

&;esp;&;esp;“这个泛泛地讲,没有问题。

&;esp;&;esp;“问题是,这个立场,基本上没有人事先声明,广而告知,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作者的立场是什么,甚至不知道他有没有立场,立场是坚定,还是摇摇摆摆。

&;esp;&;esp;“只有依靠读者自己去分辨,他们依据的标准什么,为什么说历史上的某件事情是积好行善,某些事情是罪大恶极。

&;esp;&;esp;“如果读者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分辨,最好这种状态只限于他自己。

&;esp;&;esp;“那就不要断定甚至宣称哪位史学家是不偏不倚地直说历史事实,而实际上他是有立场的。

&;esp;&;esp;“因为他实在是把自己的论断放在其中了,并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。

&;esp;&;esp;“当然,对于书写和评价历史,实际上事情是更复杂的。

&;esp;&;esp;“虽然夹叙夹议几乎是所有历史文献的表达方式,其实即使是叙述的部分,也并不是没有立场。

&;esp;&;esp;“举例说吧。我们都知道所谓的‘春秋笔法’,如果有人不知道的话,说明他有可能是理科生,哈哈!

&;esp;&;esp;“‘春秋笔法’,应该是根据孟子的一句话‘孔子作春秋,乱贼臣子惧’抽象收缩而成的一个治史原则

&;esp;&;esp;“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,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,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,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,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。

&;esp;&;esp;“作着通过使用‘春秋笔法’,在记述历史时,暗含褒贬,把自己的喜好和厌恶带入他表述他的观点的历史著作中

&;esp;&;esp;“比如,置人死地的动词用杀、弑、诛,其实各有深层含义

&;esp;&;esp;“杀,指无罪而杀取人性命。

&;esp;&;esp;“弑,指以下犯上,取了更高一级的人命。

&;esp;&;esp;“诛,则指有罪、有理而杀。

&;esp;&;esp;“如果一位作者不但只选他自己满意的史料,而且充满了对历史史料的论断,就必须对他的文字进行甄别,知道那些出于他的思想,那些来自历史。

&;esp;&;esp;“泛泛而论,没有任何一部历史书,可以免除这样的甄别。

&;esp;&;esp;“第三,写史态度,就是作着是用直笔,还是用曲笔。

&;esp;&;esp;“直笔就是按照确定的原则去描述历史。

&;esp;&;esp;“曲笔就是屈服于压力放弃原则不安事实真相描述历史。

&;esp;&;esp;“中华上国历史上直笔写历史最有名的例证就是司马迁,传言他受腐刑的原因,就是因为他坚持直笔写史,当然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他为投降的李陵求情而触怒汉武帝

&;esp;&;esp;“不过看中华上国历史,时代越近,直笔越少,曲笔越多

&;esp;&;esp;“到后来,‘为尊者讳耻,为贤者讳过,为亲者讳疾’的礼训,就占领了史学领域,取代了直笔传统,以至于明清以降,直笔绝迹,曲笔独行

&;esp;&;esp;“以至于到了后来,胡适先生说的‘历史如同一个小姑娘,任人打扮’就成了一个无奈的主流,因为历史都是胜利者所书写,代表的胜利者的立场和喜好

&;esp;&;esp;“所谓的野史、表达失败者情绪的外史,统统失